大湾区小语种教育联盟成立 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格局——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小语种教育高峰论坛在穗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5-07-08字体: 设置

七月的广州,暑气渐盛却挡不住教育同仁的热忱。5日,由湾区(广东)教育研究院主办,广州理工实验学校、《教育瞭望》杂志社协办的“湾区(广东)教育研究院小语种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暨高峰论坛”在广州理工实验学校圆满落幕。这场汇聚了全国各地语言教育专家、学者及教育工作者的盛会,以“融合·创新·共享:粤港澳大湾区小语种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共同见证了小语种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活动由湾区(广东)教育研究院秘书长杨郁主持。

上午9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正式拉开帷幕。全场起立,目光聚焦于国旗,激昂的旋律回荡在会场,彰显着教育工作者们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莅临本次盛会的重要嘉宾阵容强大,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顾问,第九届国家督学陈健先生;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马萧教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本科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王建农先生;湖北省教育考试院高考办原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胡向东教授;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中日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王铁桥教授;河南大学日语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全国高等学校大学日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郑宪信教授;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陈凤川教授、日语系李莉薇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阐释学研究院院长陈开举教授;湾区(广东)教育研究院院长陈二泉先生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学校校长,大湾区校长行动联盟主席团各联盟校校长及众多教育同仁,共赴这场小语种教育的思想盛宴。他们的到来不仅体现了对小语种教育的高度重视,更彰显了各界推动语言教育发展的决心。

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顾问陈健先生率先致辞,他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切入点,深刻阐释了小语种教育的时代价值:“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小语种教育已成为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战略支点。” 他特别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实际,指出大湾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与东盟、欧盟的贸易额日益增长,经济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持续拓展,而当前小语种人才缺口已达5万余人,这一数据直观反映出小语种人才在区域经济发展与国际交流中的迫切需求。陈健先生的致辞为大会奠定了“立足湾区、放眼全球”的战略高度。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本科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王建农先生随后登台,他对联盟的成立给予高度评价:“小语种教育联盟的成立,正逢其时。” 他进一步解释道,这既是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响应——小语种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文交流与经贸合作的重要纽带,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也是顺应全球化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趋势的必然选择。王建农先生寄语联盟:“希望联盟能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毕业生拓展国际化就业渠道,助力我国在国际传播、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提升话语权与竞争力。”

作为东道主,广州理工实验学校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黄水光的致辞充满热情。他自豪地分享:“广州理工实验学校在今年的高考中,小语种学科大放异彩。” 具体而言,该校选择小语种的考生平均成绩较往年提升显著,多名学生凭借小语种优势被国内外知名高校录取,其亮眼表现深受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的广泛认可。黄水光书记表示,学校将继续加大对小语种课程的支持力度,从师资配备、课程研发到实践活动设计全面升级,力争在小语种教育领域再创佳绩,为学生成长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致辞环节后,大会进入重要时刻。湾区(广东)教育研究院院长陈二泉庄重宣读了联盟成立批复文件,清晰介绍了联盟筹备过程中的各项法定程序及完成情况,正式宣告小语种教育联盟合法成立。现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随后,在全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陈健先生、马萧先生、王建农先生、陈二泉先生、王铁桥先生、郑宪信先生、陈凤川女士、陈开举先生、黄水光先生等嘉宾一同走上台前,携手揭开覆盖在牌匾上的红绸——“湾区(广东)教育研究院小语种教育联盟”的金色字样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瞬间点燃全场热情,标志着这一重要教育平台正式扬帆起航。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孟郊的劝学名句被主持人引用,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教育的时代使命。小语种教育不仅是语言的桥梁,更是文化交融的基石。此刻,在场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深切感受到:以教育为舟,以联盟为帆,他们正共同为湾区乃至全球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这不仅是小语种教育联盟的首次亮相,更是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庄严承诺。

联盟的组织架构搭建是接下来的核心环节。经多方推举与审议,小语种教育联盟首届理事长为马萧教授,副理事长包括胡谷明教授、王铁桥教授、李红教授、郑宪信教授、陈凤川教授、王勇教授、武建国教授、申智琦教授、梁瑞清教授、胡春雨教授、陈开举教授、李莉薇教授等。在热烈的掌声中,陈健督学亲自为马萧教授等首届理事长、副理事长颁发聘书,每一份聘书都承载着对联盟未来发展的重任与期许。随后,新当选的理事长马萧教授也为陈健、王建农、陈二泉等联盟顾问代表颁发聘书,顾问团队的加入为联盟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紧接着,小语种教育联盟首届常务理事聘任仪式举行。张鸿彦教授、吴艳梅老师、陈著教授、欧柔藓研究员、杨郁老师、陈凤老师、黄水光校长、李业铭董事、谭建翎总经理、张小红校长、张雄记校长、帅亚成校长、石继烈校长、柳兆春校长、董恩富校长、贾高见校长、张刚军校长、曲仕华校长、刘敬超校长、袁江鲤校长、于大强校长、刘俊波校长、李银校长、刘朝武校长、王永福校长、李优生校长、吴映国校长等被聘任为第一届常务理事。陈健督学、马萧理事长、王建农先生、陈二泉院长共同为常务理事颁发聘书,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每一位受聘者都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联盟成立的意义,最终要落到实践层面。联盟正式成立后,随即与首批成员单位代表签署合作协议。湾区(广东)教育研究院小语种教育联盟马萧理事长分别与广州市理工实验学校黄水光校长、肇庆市致远实验学校柳兆春校长、深圳市承翰学校李银校长签约。落笔瞬间,标志着联盟与成员单位在课程研发、师资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正式启动,联盟工作从“理念”走向“实践”。

签约仪式后,大会举行了庄严的小语种教育实验学校授牌仪式。陈健督学、马萧理事长、王建农先生、陈二泉院长分别为广州市理工实验学校、肇庆市致远实验学校、深圳市正德高级中学、广州市星执学校、佛山市听音湖实验中学、江门市新会区名冠实验学校、东莞市翰林高级中学、普宁红领巾实验学校、广州市黄广附属学校、东莞市北辰高级中学、深圳市承翰学校、东莞市丰泰外国语实验高级中学、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汕头市广大实验学校、普宁新世界中英文学校、汕尾市海丰县鸿志实验学校颁发小语种实验学校牌匾。获得授牌的各校代表手捧牌匾,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授牌为契机,加大小语种教育投入,积极参与联盟活动,推动小语种教育落地生根。

“全球视野下,政策是教育的指南针。” 成立仪式后的政策解读与主题报告环节精彩纷呈,为联盟发展指明方向。第一位报告人是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小语种教育联盟理事长马萧教授,他带来《大湾区小语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的解读。报告中,马萧教授提出的“五年发展路线图”涵盖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评价体系构建等多个维度,既有宏观规划,又有具体实施路径,为联盟未来发展绘制了清晰蓝图。

高考改革是小语种教育落地的重要抓手。湖北省教育考试院高考办原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博导胡向东教授的专题报告《2025年高考内容改革的推进、趋势与启示》备受关注。他深入剖析了2025年高考内容改革的核心要点,尤其强调了小语种在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变化——从“选择项”逐渐成为“优势项”,这一趋势为学校调整教学策略、学生规划升学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有效“拨开了高考改革的迷雾”。

下午的论坛聚焦小语种教育的实践与创新。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导、原高等学校大学日语教学研究会会长王铁桥教授分享《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课程改革》,他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指出:“小语种教育不仅要‘教语言’,更要‘育人才’。” 他主张构建“语言+专业”的复合型培养模式,例如“日语+国际贸易”“德语+智能制造”等,让学生既掌握语言技能,又具备专业领域知识,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具体到高中教学场景,俄语与日语教育的新趋势备受一线教师关注。山东省单县第二中学正高级俄语教师吴艳梅老师带来《2025高中俄语教育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她结合教学实例,分享了俄语教材创新、分层教学实施、跨文化实践活动设计等实战经验,为高中俄语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日本爱知教育大学硕士、《决胜日语新高考丛书》主编陈凤老师的《2025高中日语教育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同样干货满满,她从高考命题趋势、学生学习痛点、教学方法创新等角度展开,让在场代表深受启发。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世界。会议最后,小语种教育联盟办公室李高尚主任发布《俄罗斯留学教育白皮书》,白皮书涵盖俄罗斯高校优势专业、申请流程、奖学金政策、就业前景等内容,为有留学规划的学子提供了全面指南,进一步拓展了小语种教育的延伸价值。

七个报告,从政策解读到实践创新,从高考改革到留学规划,全方位、多层次地构建了一幅“小语种教育全景图”,为在场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此次湾区(广东)教育研究院小语种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暨高峰论坛的胜利召开,不仅是小语种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在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小语种人才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未来,联盟将以此次大会为起点,凝聚全国教育力量,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更多教育智慧与实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