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公共教育研究中心揭牌 协同青少年公共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4-30字体: 设置

2025年4月29日,湾区(广东)教育研究院公益教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佛山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湾区(广东)教育研究院联合佛山市爱助会共同主办,活动吸引了教育界、公益界、企业界及政府部门代表50余人,共同见证公益教育与青少年发展的深度融合。


聚焦公益育人,构建协同发展新平台

 

公共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响应国家“十四五”教育规划中“推动教育公益性与社会化协同”的重要举措。该中心将依托湾区教育研究院的学术资源,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力量,重点开展公共教育课程研发、实践模式创新及社会资源联动研究。佛山市爱助会会长林璋在致辞中表示,中心将深化“公益+教育”模式,推动“山区+社区”双向帮扶,计划三年内开发“传统文化+公益实践”系列课程,并建立青少年公益成长数字档案平台,助力素养评估体系完善。

 

多方聚力,共绘公益教育蓝图

活动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代表从多维度展开关爱青少年公共教育经验分享

  

教育联动:湾区教育研究院院长陈二泉提出“公益导向”教育理念,计划与爱助会共建“家校社协同”平台,推动教育公平与数字化创新

 

学术赋能:佛山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婵娟提出“文学浸润”理念,学院联合艺术馆、博物馆打造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孝义学堂”等课程提升青少年文化素养

 

 

德育深耕:佛山市关工委副主任、佛山市教育局关工委主任朱娅丽分享“朝阳读书”“空中学校”等品牌项目,依托83期教育主题栏目和家校社协同机制,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价值观引导。



 

艺术育人:佛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夏法忠介绍“文艺进校园”行动,全年开展40余场戏曲、书法、文学活动,助力粤剧传承与青少年文艺创作,其儿童文学项目屡获国家级奖项。



 

服务延伸:佛山市图书馆副馆长蔡畯展示“邻里图书馆”模式,将40万册藏书服务延伸至家庭,构建“熟人社会”阅读生态,并通过跨学科研究提升城乡青少年阅读素养。



 

公益实践:佛山市爱助会代表杜颖贤从公益视角浅谈对教育创新的思考,她认为如今“内卷之风”盛行于学校和家庭,当教育回归本质,其目标是培养能过上幸福人生的人。而公益则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做公益,是行不言之教,通过参与公益活动,从实践中获取认知,而不是停留在理论上。做公益,是行仁道,致良知,长养善。所以公益实践,既符合教育的定义,也有效靠近教育的目标。

若公益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深度融合,从小处来说,能让个人获得精神上的心灵港湾,人心安则家国宁,从大处说是构建家国兴邦的基础。


 

企业担当:企业代表钟金海结合20年公益经历,诠释“知行合一”的公益理念。他坦言,公益不仅是资源投入,更是价值观的传递。作为企业家,他始终将“利他”作为行动准则,通过资助困境学生、共建实践基地等方式履行社会责任,并呼吁更多企业加入公益行列,以商业力量赋能青少年教育公平。

 

 

护青四举措:佛山市关工委主任刘耀淳重点围绕青少年成长与发展,阐述了佛山市关工委工作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具体举措与工作理念。佛山关工委通过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筑牢青少年思想根基;加强青少年能力培养,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加强青少年关爱服务与维权保障,为青少年营造良好成长环境;加强关工委自身建设,提升服务青少年工作水平,从而全方位做好青少年相关工作。

 

展望未来,打造公共教育新生态

公共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青少年教育从“单一育人”向“社会共育”转型。未来,中心将联合高校、企业及社会组织,整合资源共同推动公共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受助—自助—助人”的良性循环,并申报国家级课题,为全国青少年公共教育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范式。

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形成广泛共识。爱助会将以研究中心的成立作为契机,深入推进青少年公共教育创新实践工程,整合各方资源,协同创新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青少年教育的良好氛围,助力青少年全面素质提升。